「我一生沒有結婚,晚年過成這樣」65歲老人實話實說,警醒很多人

在社會壓力和個人心態的影響下,越來越多的人不想走進婚姻。

傳統的婚姻在人們看來是為了傳宗接代,完成一個人生目標。現在的婚姻更注重雙方是否是靈魂伴侶,達到精神上的共鳴。不是說反對單身,而是選擇敞開心靈,等待那個合適的人出現。

就像當初林志玲宣布結婚一樣,她說是愛和勇氣讓她走進了婚姻。雖然結婚的年齡比較晚,但是終於等來了對的那個人。婚姻不是人生的必選題,雖然也有著一地雞毛的煩擾,但是它能讓你感受世間的溫暖,以及愛情的細水長流。

那麼那些一輩子沒有結婚的人,後來都怎麼樣了呢?下面這個老人的故事,你聽后可能會有所觸動。

01

65歲的張奶奶在她所居住的小區,是一個很出名的人物,像她這個年齡的老人大都給子女們帶孩子,可是她每天像年輕人一樣,活得很瀟灑。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在公園裡跳廣場舞、練太極,還寫得一手好字,在一堆老人中可謂是一個網紅級的人物。


02.

前段時間,張奶奶生了一場病,出院後整個人都非常憔悴,好像瞬間蒼老了10歲,再也沒有了往日的精氣神兒。

和她關係好的鄰居們去看望她的時候,她顫抖著雙手,抹著眼淚說:「我一輩子沒有結婚,你們看,最後日子卻過成這樣。平常還好,偶爾生個病,身體不行了,身邊連個端茶倒水的人都沒有。」

這位65歲老人的一席話,足以驚醒很多人。

張奶奶年輕的時候,也談過一段時間的戀愛,她喜歡的那個男孩來自農村,性格開朗陽光帥氣,也非常能幹。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可是張奶奶的父母有著城裡人的傲氣,看不起女兒交的男朋友,不同意他們交往,硬生生地把這對戀人分開了。


後來她和父母賭氣,不再去相親,而是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打拚事業上。眼看著同齡人都結婚生子,她的父母也開始著急,非常後悔當時阻撓女兒戀愛的做法。

在張奶奶30多歲的時候,她已經掙下了一份豐厚的家產。看著父母漸漸老去的模樣,她早就從心底里原諒了當初父母的做法,也開始試著去相親。

可是因為張奶奶性格強勢很能幹,面對那些不如他的男人根本看不上眼。

後來,張奶奶也想開了,她認為自己有房有車,一輩子不愁吃穿,於是做出了一輩子不結婚的決定。當別的女人都在婚姻里圍繞著老公孩子轉時,她要麼和朋友們參加聚會,要麼就背包去外地旅行。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朋友們都特別羨慕這樣的瀟灑生活。

張奶奶看著朋友們為家裡的各種瑣碎事情煩惱不已的樣子,覺得自己一輩子單身的想法是正確的。


03.

張奶奶作為堅定的不婚主義者,可以說她的前半生非常瀟灑快活。一開始的時候,還有一些親朋好友勸告她,後來隨著年齡越來越大,漸漸沒有人管她是否結婚了。

只是家人都擔心老了之後怎麼辦,張奶奶爽快地表示:到時候就直接住進養老院,不用親戚朋友們去照顧。可是真到生了大病住院的時候,張奶奶才真正體會到了什麼叫晚年凄涼。

年輕的時候覺得只要有錢什麼都可以買到,哪怕生病也可以請人過來照顧。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可是當張奶奶躺在床上,看到和她同齡的隔壁病友被家人照顧的細心體貼時,她的眼圈不由得紅了,羨慕得直掉眼淚。

張奶奶雖然花錢請了人來照顧,但是卻感受不到自己渴望的那種親情。她也想吃到家人做的美味的飯菜,子孫兒女陪在床邊輪流照顧自己。


張奶奶在鬱悶中,病情更加嚴重了。

本來能半個月就治好的病,這樣一拖就是很長時間。經過這件事她也終於明白了,為什麼當初家人和朋友都勸自己要結婚。不為別的,只為在年老的時候能享受到那份可貴的親情。

出院后的張奶奶雖然身體康復了,但是她變得不再愛出門。幸虧一些老鄰居們知道她的心事後,紛紛上門去探望。逢年過節的時候,也會邀請她到自己的家裡做客,不讓她一個人孤零零地呆在家裡。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都說人生有兩大遺憾:「一是躊躇滿志,二是萬念俱灰。」

人的一生本來就很短暫,年輕的時候不結婚不覺得有什麼,可是一旦老去需要人照顧的時候,才會對沒有結婚這件事後悔莫及。

04.

我的一位好友,曾經在養老院當過一段時間的護工,在這裡她見了很多老人晚年凄涼的情景。其中有一位老人,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
朋友說這位老人一年365天都住在養老院里,平時連看望她的人都沒有。過生日的時候,也只有養老院會給她做一碗長壽麵。

和這位老人熟悉了之後,慢慢地知道了這背後的原因。

原來這位老人年輕的時候也是不婚主義者,只顧著享受,等到老了才發現身邊連個照顧自己的人都沒有,最後只能住進養老院。這位好友心地很善良,經常陪她聊天,也會從家裡做一些美味的食物帶給她吃。

這位老人曾哭著說,要不是生活里還有這點念想,她真的不知道自己還能支撐多久。

馬克思曾經說:「要想美好的度過一生,就只有兩個人的結合,因為半個球是無法滾動的,所以每個成年人的重要任務就是要找到和自己相配的另一半。」

兩個合適的人在一起才叫成家,互相幫襯著過日子,人生才算完整。也許在年輕人看來婚姻是拖累,但是老了你也就會明白少年夫妻老來伴的道理。

就先儲殷教授在《奇葩說》里說:

——「結婚是大多數人最理想選擇,是因為55歲之後,我們都會需要照顧,我們總有一天會老、會病、會失業、會不好,我們需要有一個家。」

當時聽到這段話的時候,很多人都持反對的態度,尤其是年輕人。因為年輕人是相對比較自我的一群人,總覺得自己的人生應該自己說了算。

但有些時候,我們之所以會有恃無恐的說些話,不過是因為我們沒有親身經歷過罷了。我們不知道55歲以後的人生是怎樣的,所以無法去評判那些過來人、那些親身經歷過的人是對還是錯。

但最明智的選擇,肯定不是急於全盤否定,而是有選擇的去聽取。

不得不承認,儲殷教授說的話並非毫無道理,他說:「三十歲不結婚,四十五失業了呢,五十歲生病孤獨呢,六十五歲家裡寂寞冷清呢?到那時,別人家兒孫滿堂其樂融融,你真的確定自己不會去羨慕和後悔嗎?」

說實話,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,僅從我個人來說,一定是不確定的。沒有人可以準確預測未來,但可以確定的是,年輕時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為未來鋪路。

我承認人生並不僅僅只有一種活法,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。但是看他人的生活反思自己,確實我們不得不去做的功課。

沒有人規定,哪種活法是最好的。所以無論選擇結婚或者不婚,生孩子或者丁克,最好都是對於來說無悔且無憾的選擇。

因為人生只有一次,沒有回頭路可以涉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