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你付出越多,孩子越不心疼你,越不知感恩?教育專家:因為你沒做到這1點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過年那段時間,一位媽媽在群裡吐苦水:

「過年給女兒500塊壓歲錢,沒想到她嫌少,不高興了,『去年是這麼多今年還是這麼多,同學都有一兩千!』現在不吃飯也不理我們。」

 

沒想到這位媽媽的發言引起了群裡很多家長的強烈反響,都說現在的孩子,不懂得感恩,不會體諒父母的辛苦和付出,喜歡攀比,動不動還朝長輩發火。

一時間,大家都在感歎怎麼把孩子養成了這樣的「小白眼狼」。

做父母最大的悲哀,莫過於付出自己的全部,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。

做父母最大的悲哀,

付出自己的全部,

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。

過年那段時間,一位媽媽在群裡吐苦水:

「過年給女兒500塊壓歲錢,

沒想到她嫌少,不高興了,

去年是這麼多今年還是這麼多,

 

同學都有一兩千!

現在不吃飯也不理我們。

沒想到這位媽媽的發言引起了群裡很多家長的強烈反響,

都說現在的孩子,不懂得感恩,

不會體諒父母的辛苦和付出,

喜歡攀比,動不動還朝長輩發火。

一時間,大家都在感嘆

怎麼把孩子養成了這樣的「小白眼狼」。

做父母最大的悲哀,

莫過於付出自己的全部,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。

不懂感恩的孩子,

其實是被父母「愛」出來的

很多父母的愛,過於簡單:

 

把孩子放在高於一切的地位,

替孩子處理好所有事情,解決所有麻煩。

吃飯時,幫孩子把碗筷拿好,飯盛好;

寫作業時,陪孩子一題題做好,檢查錯誤;

晚上睡覺前,幫孩子收拾書包,帶齊東西;

孩子要幫媽媽忙時,

「你不用管家務活,搞好學習就行了。」

殊不知,低到塵埃裡的溺愛,不是愛,是一劑毒藥。

當父母的愛太過濃密,

孩子習慣了單方面接受和索取,

覺得一切都可以輕而易舉得到,

不懂得珍惜,

容易滋生出高人一等的優越感。

越是把孩子當做生活的中心,無條件付出,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 

越容易助長孩子的「受之無愧感」,

往往養不出感恩的孩子。

在這種情況中,你不要奢望孩子對你存在感恩,

不討厭就謝天謝地了!

事實上,你的生活就是你的生活,

孩子的生活就是孩子的生活。

 

學會愛和給予,

是孩子成長不可或缺的環節

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,

就是震驚中外的「留學生機場弒母」案。

赴日本留學5年的24歲汪某,從未打過工,

每個月都張口問母親索要7000元的生活費和學費。

作為單親母親,經濟來源只有自己一個人的工資,

她省吃儉用,為了兒子出國留學捨不得花一分錢。

而他的兒子呢?不僅不懂得體諒母親、

減輕她的負擔,反而像寄生蟲一樣不斷向母親索取、榨乾。

那天,他又像平常一樣向母親要錢,

母親四處舉債,拿不出。

他就惱怒失控,在機場對著母親連捅9刀。

我們愛孩子,但是也一定要教會孩子「去愛」。

否則只會演變成:

心甘情願付出一切的父母,

最終換來了一個一味索求的孩子,

不懂感恩,不知進取,過著失敗的人生。

有句話說:

每個懂得感恩的人,

上天都會帶給他更多的幸福。

因為他們在感恩的同時,也是在感受幸福的真諦。」
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
懂得感恩的孩子不會一切以自我為中心,

他們能夠感受到他人的不易,

 

懂得理解和包容,心態更加平和樂觀,

人際關係也會更好。而不懂得感恩的孩子,

只會自私地索取、目光短淺、喜歡斤斤計較,

總會對生活、對周圍的人事物心生失望和不滿。

就像生活中最傷人的是,

對於一些朋友,即便10件事你做好了9件,

只要有一件不如他的意,

他就只記得你的壞,

忘記你之前所有的好,甚至和你翻臉。

因此,讓孩子學會感恩,

讓他懂得心存感激地面對這個世界,

學會愛他人,這不是父母的自私,

而是對孩子未來生活的遠見。

 

養育孩子,不是只為換取孩子的安逸享受。

而是通過我們的行為和引導,

教他們學會愛和感恩,不一味索取。

一對夫婦,有兩個十歲的雙胞胎女兒。

當孩子說想領養一隻寵物,

孩子的爸爸建議她們先制訂一份領養計畫。

包括:去哪家領養,路線怎麼走,

手續怎麼辦,誰負責衛生,誰負責餵食飲水等等。

後來,孩子們在沒有家長陪同的情況下,

自己乘車去了一家領養機構,

簽字畫押,收養了一隻小狗。

幾年來,都是她們自己在照顧寵物,

從不麻煩父母,表現得十分有責任感。

這位父親表示,他不希望孩子養成一時興起,

 

然後把爛攤子留給家長處理的習慣。

在照顧寵物的過程中,孩子學會付出和給予,

會逐漸明白父母愛她照顧她的不易,

更是從中懂得承擔責任。

養育孩子,不是砸錢,

不是傾其所有換取孩子的安逸享受。

而是通過我們的行為和引導,

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、堅毅的意志品質,

教他們學會愛和感恩,不一味索取。

父母最好的愛,

是適時的放手

美國臨床心理學家溫蒂•莫格爾就曾說過:

「當父母傾盡全力不讓孩子體驗到不適時,

他們長大後,反而不知道如何面對正常的挫折。」

 

換句話說,是父母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。

因為孩子習慣了有人替他遮風擋雨、

替他解決所有麻煩,

那麼當他們獨自面對生活時,

各種能力上的缺失就會暴露出來。

養孩子不是為了把他捧在手心,

而是要讓他學會獨立奔跑。

 

德國心理學家埃裡克森研究表明:

孩子從1歲起,就會形成關於自我的觀念,

3歲就會進入自尊期,開始尋找自我價值。

在這個時期裡,父母對孩子的過度幫助,

會讓他們覺得自己無能為力,從而產生挫敗感。

被需要和被肯定的感覺,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。

這種感覺會讓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價值感,

這是他懂得去愛、去給予、去承擔責任的前提和源動力。

而這種感覺來自於獨立完成一件力所能及的事,

或者伸出援手為他人提供幫助。

因此,父母要捨得放手,

孩子能做的事情讓他自己做,

不要因為怕孩子把飯吃的到處都是而選擇喂孩子;

不要因為擔心孩子洗不乾淨襪子而幫他洗······

不要覺得孩子是在製造麻煩,

從壞到好,是需要時間的,

這也是孩子成長必經的過程,

做得多自然就能做得好了。

父母不必事事給孩子安排好,

為他解決所有麻煩,

試著多把選擇權和自主權還給孩子,

家長只參與、不過多幹涉。

父母也不需總是表現多能幹,

累了難過了、需要幫忙時,

也可以偶爾示弱,

跟孩子表達自己最真實的感受,

給孩子關心、照顧他人的機會,

讓孩子享受這種被需要的感覺。

和孩子做到靈魂上平等。

從年齡上或者身份上,

家長與孩子相比可能更有優勢,

你的年齡比孩子大,生活經驗比孩子多。

所以要孩子聽你的話,事實上除了這些,

在靈魂的層面上,你和孩子應該是平等的,

都是渴望被愛的生命體。

在你渴望孩子感恩你的同時,

你對孩子也要存在一顆感恩的心。

這個感恩絕不是我們平時所有的客套,

而是發自肺腑的感動。

孩子對父母的愛要比父母對孩子的愛強烈的多得多,

年齡越小的孩子,對父母的愛越是無條件的。

越小的孩子越依賴父母。

當孩子包容你的壞脾氣時,當孩子安慰你時,

當孩子把好吃的留給你時,

當孩子和你一起做家務時

難道你不應該對孩子說聲感謝嗎?

所以當你把自己與孩子放在一個平等的位置上時,

你會大大減少對孩子的要求,

反而更謹慎自己的行為。

你在孩子身上付出什麼,

孩子就回報什麼,毋庸置疑!

只要存在一顆感恩、有愛的心,

每時每刻都是幸福快樂的!

孩子沒有感恩意識是可怕的。

開始孩子會在父母身上不斷地索取,

慢慢地他會在他人身上索取,

且會滋生一系列負面情緒。

當他覺得全世界都欠他時,那就危險了!

幸福本身與外在條件沒有任何關係,

每一位父母,在愛孩子的同時,

請一定不要忘記,教孩子學會「去愛」,「去感恩」。